近日,司法部、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了全国“八五”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1793个,纳雍县人民法院榜上有名。
自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以来,纳雍立足社会法治需求,创新普法方式,全社会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加快形成。全国“普法先进”的表彰,正是国家层面对纳雍县人民法院普法工作实效的一种肯定。
“巾帼队”点对点普法
如何聚焦目标人群精准普法?纳雍县人民法院有支普法“巾帼队”。
纳雍县人民法院依托妇委会,组建普法“巾帼队”,先后深入农村学校,连线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,把法条转化为案例,在案例中找法条,让普法见人见事。
“遇到校园霸凌应该怎样自我保护?”纳雍县人民法院妇委会主任方红荣经常带着10多名女法官走进乡村学校,向青少年学生抛出这一问题,然后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的讲解,给出预防校园霸凌的“金钟罩”。为了加深法律与现实的映射印象,甚至还让师生模拟了一场校园欺凌案件的庭审。
目前,纳雍县人民法院40名法官助理担任40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,并且依托妇委会这支普法“巾帼队”,打造了一批青少年模拟法庭实践基地。
多载体全覆盖普法
一位农民工,为了医治病卧床榻的妻子,为了筹集孩子上学费用,经历了复杂的思想斗争后,壮着胆子前去老板那里追索被拖欠的劳动报酬,结果却吃了闭门羹。
几经挫折,农民工最终诉讼到法院。
能调不判的法官把案子转给调解员。调解员多次找到老板,帮助农民工拿到了劳动报酬。就在拿到报酬的那一刻,这位农民工的手机响起了“好运来”的铃声……
这个几乎与现实生活高度重合的情节,微电影“好运来”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,清晰地呈现给了观众。
“好运来”是纳雍县人民法院近年拍摄的微电影。观众在电影中学法,遇事找法的观念得到了明确传递。
微电影普法,是纳雍县人民法院通过载体普法的一个侧面。
除了微电影,纳雍县人民法院普法的载体还不少,其中包括一年4期的《纳雍审判》杂志,以及珙桐法苑微信公众号、官方微博、今日头条号、抖音号、快手号等自办宣传载体。
同时,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,新建LED大屏,打造“有声法治”宣传平台,法治文化与法律知识,全院随处可见、全员随时可听、全息随网可传。
此外,纳雍县人民法院还积极联系各级报纸、电视、杂志,发布典型案例、工作信息,让普法宣传铺天盖地,融入民生。
抓延伸零距离普法
社区里有什么急需解决的事?企业发展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?农民工工资兑现了没有?
面对一系列问题,法官进社区走企业,邀请企业家到诉讼服务中心观摩座谈,“零距离”开展精准普法工作。
这是纳雍县人民法院延伸送法服务的举措之一。
近年来,纳雍县人民法院进社区、进企业普法每月不少于一次,力量沉到基层,问题化解在基层。
前不久,走访贵州中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时,诉讼服务中心普法宣传员重点了解企业经营状况,并结合行业特点提供风险防范建议。
“你们来得正好,我们刚好遇到了难题。”公司负责人见到普法法官,紧锁的眉头舒展了。
法官问清情况,现场对接相关单位,协助制定法律方案,迅速解决了企业的急难事。“普法重心下沉,畅通了部门与企业沟通的渠道。”纳雍县人民法院院长谌珊珊说。
今年9月27日,在县委政法委主持的法律知识培训会上,女法官吕峰结合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不规范问题,对贵州比德煤业、纳雍川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、贵州左家营矿业有限公司、纳雍县王家营青利煤矿、纳雍县鑫阳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、阳长大坝田煤矿、高源煤业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进行了法律培训……
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、趣味十足的法治体验、专业贴心的法律咨询,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群众参与。
“工作室”面对面普法
案例是鲜活的法治“教科书”,庭审是生动的普法“公开课”。
为让宪法法律走进群众,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,纳雍县人民法院在乡(镇、街道)成立法官工作室21个、在线调解工作室15个。
就在这些不算宽展的调解工作室里,法院干警除接待群众来信来访,调解民事纠纷,还当起法治带头人、法律引导人,邻里纠纷、农村赡养等等,在这里都得到了消化,法律常识在这里得到了普及。
纳雍县人民法院干警担任第一书记的结对帮扶村有锅圈岩乡钟山村,羊场乡菜子地村,张家湾镇明山村,百兴镇董家寨村、水头上村、大龙井村,阳长镇核桃寨村、跳花坡村,厍东关乡箐脚村、白泥村、梅花村。在这些村,坐农家板凳、听农民声音、解农民急难的法院干警,都成了乡村普法“宣传人”。
除了工作室面对面普法,调解室在线普法,纳雍县人民法院还依托巡回审判活动“搭车讲法”,涉及信访、反诈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多种原创微视频、普法MG公益广告,随着巡回审判活动而传递到千门万户。近三年,纳雍县人民法院先后到各乡(镇、街道)的村寨巡回开庭94次,在巡回审判活动中以案释法,做到了审判到哪,普法就到哪。
眼下,为深化乡村法治文化建设,纳雍县人民法院着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,通过新建一批、升级一批、整合一批、更新一批,建成了一批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室、法治文化长廊、法治讲堂,扩大了法治文化覆盖面,为乡村普法奠定了阵地基础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