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政府网 | 省人民政府 | 毕节市人民政府
当前页面:首页 » 解读回应 » 新闻发布会
毕节市召开2023年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
发布日期:2023-09-18 15:50 文章字号:

9月14日,毕节市召开2023年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,毕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就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、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和措施作了详细介绍,并回答媒体代表提问。

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95.48万人,占常住总人口的13.84%。其中,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老年人约20万人,纳入特困供养的无劳动能力、无生活来源、无法定赡养人或赡养人无赡养能力的老年人1.5万人。全市现有运营中的养老服务机构183个,在建和即将投入运营的200张床位以上大、中型养老机构6个,符合标准的750平方米以上的城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2个。现有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3536人。

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《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1+7文件)《毕节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》《毕节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》等,完善了政策措施,法律法规等顶层设计,为推动毕节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保障基础。

2011年以来,全市修建了特困人员供养机构(敬老院和福利机构)240余个,基本覆盖每个乡镇。近年来争取资金对全市100多个农村敬老院进行标准化、适老化的提质改造,提高机构对失能、失智人员的护理服务能力。同时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,每个县(市、区)修建1所2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示范型养老机构。

通过提质改造和完善监管体系建设,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;其次是通过公建民营、托管营运、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,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团队,提升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。

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、消防部门,电信等部门大力推进养老机构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,将敬老院食堂接入“智慧监管”平台建设,制定印发了《毕节市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方案》《养老服务机构火灾风险自查指南》和《检查指引》等,切实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创建活动,从而提升敬老院安全管理水平。

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,切实推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。充分利用省民政厅、市人社部门等各种培训资源,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班、养老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、养老院长培训班、养老机构食堂人员培训班、养老机构消防人员培训班等。积极开展养老专业学历教育培训,市内各大、中职业院校均设置养老管理服务类专业,面向社会招生。

下一步,毕节市提出按照市级有龙头、县(区)有示范、乡镇有保障、村(居)有场所的发展思路,打造毕节市养老服务四级体系,从而完善居家,社区、机构相协调,医养、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。近期主要围绕五个一工作思路推动毕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在市、县两级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统筹开展指挥调度、监管展示、业务办理、服务开展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。实现政府端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监管,企业端依托互联网、物联网开展线上+线下服务,客户端可通过手机App等进行网上查询和下单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。争取出台《毕节市人民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》,开展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。

按照市级有龙头、县区有示范、乡镇有保障、社区有场所的设施体系。着力推进毕节市老年养护院、七星关区养老院、黔西市老年公寓、赫章县老年公寓等大中型在建项目,继续推进敬老院提质改造,运营和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。

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管理,引入专业管理团队,通过公建民营或委托管理,全面提高养老机构和设施管理服务水平,打造一批示范型养老服务机构。充分利用毕节空气、气候、环境等优质资源,依托百里杜鹃、支嘎阿鲁湖、拱拢坪林场等景区,编制健康养老项目,积极开展专题招商引资。

近年来,毕节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从量变逐步转向质变,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扎实工作,锐意进取,全力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,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,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,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,不断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、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
相关信息